<font id="kmhsp"><li id="kmhsp"></li></font>
    1. <font id="kmhsp"></font>
      1. <code id="kmhsp"></code>
          <s id="kmhsp"><ol id="kmhsp"></ol></s>
            <address id="kmhsp"></address>
              <rp id="kmhsp"><pre id="kmhsp"></pre></rp>
            1. 第一經濟網歡迎您!
              當前位置:首頁>金融動態 > 正文內容

              焦點信息:“醫療新基建”大風口,醫療器械板塊隨風起舞!維力醫療搶漲半年,是真有業績,還是資金炒作?

              國家衛健委近日發布通知,準備使用財政貼息貸款去更新改造醫療設備。


              (資料圖)

              簡單講就是:政府現在鼓勵醫院去找銀行借錢,用來購買新的醫療設備。

              這個利好政策顯然針對的是醫療器械,醫療器械將迎來一波采購高峰期。預期現在是有了,就看合同訂單(業績)能不能真得兌現到上市公司身上。

              本文的主角是$維力醫療(603309.SH)$,也是一家醫療器械企業。隨著醫療板塊整體的走強,維力醫療最近的股價表現也好于大盤。

              值得注意的是,維力醫療的股價實際上早在今年4月份就持續攀升,漲了有小半年了。其表現不僅比大盤好,也明顯比醫療板塊和醫療器械板塊要好。

              (注冊制炒股就用市值風云APP)

              那么,維力醫療這家公司的基本面或者業務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下面風云君就聊一聊這家公司。

              一、復盤醫療板塊的“內憂”與外患

              最近股市有一個板塊走得比較堅挺,那就是醫療。

              比如醫療ETF最近就漲得不錯。

              (注冊制炒股就用市值風云APP)

              大醫療行業細分之下,主要包括醫藥和醫療器械板塊。而最近無論是醫療器械還是醫藥板塊,走勢相對大盤而言都比較強勢,成交量也明顯放大。

              (注冊制炒股就用市值風云APP)

              眾所周知,過去一段時間醫療板塊的大部分公司跌幅都比較大,整個板塊的行情比較低迷。之前的利空因素有很多,有的是和基本面沒有多大聯系,比如估值較高、市場情緒等等,有的則與基本面關系較為密切。

              風云君這里只談與公司基本面關系較為密切的利空因素,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為“內憂”和外患。

              “內憂”方面,最典型的就是集采;

              外患方面,正如美國對中國實施半導體出口管制一樣,在生物科技領域,美國同樣也可能實施制裁。

              今年9月美國政府就公布了一項行政命令,啟動推進國家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和生物制造(Biomanufacturing)倡議,并宣布利用超過20億美元的資金推進該行政命令。

              再往前的今年2月,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了更新的“未經核實名單”。藥明生物旗下上海和無錫的兩家實體在列。當日,藥明生物一度超跌30%,藥明康德直接跌停。

              盡管10月份,無錫的那個實體又被美國移出了“未經核實清單”,但還是對整個醫療板塊造成了不小的震動。

              現在復盤這些內憂外患可以發現,不同類型的醫療公司,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其實是不一樣的。

              政府集采的目的之一,是引導企業把業務重點從低端仿制藥、低端醫療設備轉向高附加值、高技術門檻的創新藥、創新型醫療器械。

              創新藥和創新型醫療器械公司顯然不是集采的主要對象。不僅不是集采的主要對象,還是政府主要的扶持對象。這些科研創新型公司才是一個國家醫療實力、生物科技實力的綜合體現。

              所以,創新藥和創新型醫療器械公司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內憂,不是集采,而是外患,是與美國的技術競爭乃至產業競爭。

              所以,在分析這類公司的時候,重點要關注的是研發、專利、商業化、產能、技術路線、美國貿易政策等等。

              對那些市場已經相當成熟的仿制藥企業,和非創新型醫療器械企業,才需要重點考慮集采的問題。

              那么,近期醫療板塊為什么會出現集體上漲呢?

              風云君提供兩個分析邏輯以供參考:

              第一,醫療板塊早前的跌幅已經非常大,市場可能已消化了一些利空因素。再加上一部分集采項目的降價幅度并沒有預期得那么大,空頭力量隨之出現衰竭。

              第二,最近市場關注度較高的“醫療新基建”。

              二、醫療新基建:國產替代才是研究維力醫療的核心邏輯

              維力醫療的主業是做醫用導管。

              醫用導管這種產品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比較廣,公司做的醫用導管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領域:麻醉、導尿、泌尿外科以及護理。

              以2021年為例,麻醉類、導尿類醫用導管收入分別為3.49和2.9億元,兩者合計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57%,泌尿外科和護理類醫用導管收入分別1.7和1.34億元,兩者合計的收入占比為27%。四大領域的醫用導管收入貢獻了公司9成以上的收入。

              (來源:維力醫療2021年年報)

              麻醉、導尿業務長期作為公司最主要兩大業務板塊,因此這里只講麻醉類和導尿類。

              麻醉類的醫用導管一般是與麻醉呼吸機一起配套使用,吸入全麻手術經常會用到。氣管插管、支氣管插管等都屬于麻醉類的醫用導管。如下圖所示。

              (來源:維力醫療2021年年報)

              導尿類的醫用導管,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對病人進行尿液引流的。按照材質劃分,有硅膠導尿管、BIP導尿管、乳膠導尿管等等。

              (來源:維力醫療2021年年報)

              從產品結構可知,醫用導管這種產品的技術含量是比較低的。

              風云君還發現,維力醫療在專利數據的披露上存在對不上的情況。

              公司2021年年報里說的是有242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有10項。2022年半年報里說有248項專利,發明專利有21項。

              (來源:維力醫療2022年半年報)

              可是2022年上半年,公司共申請發明專利1項,共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項。既然2021年有10項發明專利,加上今年上半年獲得的1項,那發明專利應該有11項,而不是21項。

              數據怎么差這么多?公司到底有多少發明專利呢?

              即便就以21項發明專利作為參考,考慮到維力醫療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公司干了快20年也才只有21項發明專利。

              今年上半年公司推出了5個新產品,而讓公司引以為豪的是一個叫BIP導尿管的產品。公司還特別強調,這個BIP導尿管是國內唯一獲得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抗菌導尿管。

              結果一看,該BIP導尿管是由瑞典的百克得公司(Bactiguard AB)研發和生產的,維力醫療只是獲得了BIP導尿管在中國境內的獨家代理銷售權。公司的角色只是中間銷售商而已。

              (來源:維力醫療2022年半年報)

              以上兩個例子就足以說明公司的技術實力是很一般的。

              另外,根據Market Research Future預測,全球醫用導管市場在2017-2022年間的增速僅6.14%。國內市場也不是很高,預計只有12.56%。說明不管是海外市場,還是國內市場,醫用導管行業都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行業。

              (來源:維力醫療2022年半年報)

              總體看,這是一個成熟的市場,成熟的行業。絕大部分醫用導管都不算創新類醫療器械,行業格局基本穩定。好一點的、高端的醫用導管都是國外大品牌在做,比如Covidien、Teleflex等,國產醫用導管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

              根據之前的復盤,維力醫療目前面臨的問題顯然不是美國的技術制裁(就公司現有的技術水平,美國估計也看不上,犯不著制裁),而是國內的集采。

              事實也是如此。

              2021年,公司的一些產品比如導尿管、氣管插管等,已經在江蘇、河南、山東等多個地方參加集采。

              (來源:維力醫療2021年年報)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國產替代才是研究維力醫療的核心邏輯,而醫療新基建的政策風口,其實是在強化這個邏輯。

              政府鼓勵醫院去更新自己的設備,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有可能傾向于購買國產品牌。理由很簡單,之前購買醫療設備的時候,國產品牌不行,只能買國外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國產品牌的性能跟上來了,價格還便宜。所以,為什么不買國產的呢?

              實際上公司的戰略重點在近幾年已經轉向了國內市場。原因是公司的海外銷售多采用OEM/ODM方式,毛利率較低,而國內銷售均為自主品牌,具備更高的毛利率水平。

              公司境內收入占比從2018年的41%提升至2021年的54%。要知道2012年的時候,境外收入是境內收入的2倍以上,10年過去了,境內收入已經反超境外收入。

              (來源:維力醫療年報)

              需要指出的是,創新類醫療器械不存在國產替代的問題。

              因為創新類醫療器械面臨的情況是,全球市場都沒有或者只有少量成熟的商業化產品。不管是中國廠商,還是國外廠商,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同一個高水準上進行競爭,大家面對的也是同一片藍海市場。這是創新類醫療器械的顯著特點。

              而在成熟的醫療器械領域,國產品牌要做的是產品升級,然后去搶奪國外高端品牌的市場份額。

              所以,兩者的研究邏輯是不一樣的。

              另外,即使美國實施技術制裁,更大的可能性是針對高精尖技術的前沿產品,而不是商業化程度很高,技術較為成熟的產品。像美國的半導體出口管制,采取的基本思路就是如此,瞄準的是先進制程,成熟制程其實并不怎么管。

              對個別企業來說,美國的技術管制始終是一個較大的外患。但對維力醫療來說,這個外患顯然不是主要風險。

              三、口罩業務,終歸是曇花一現的一次性業務

              在財務方面,公司這幾年的業績增長其實并不怎么樣,表現很一般。

              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從2019年的33%下滑至2020年14%,2021年營業收入甚至出現了小幅的下滑。

              利潤增長也不行,2019年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21%,到了2020年增速直接降到30%以下。2021年的凈利潤更是較2020年大跌了三分之一,利潤規模比2019年的水平還要低。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云整理)

              隨著公司規模越做越大,業績增速下降是可以理解的,也符合一般經濟規律。但是2021年公司業績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出現大幅下滑,就比較奇怪了。難道是集采的緣故?

              就現有的財務數據,很難看出是集采項目所致,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口罩業務。

              2021年口罩業務僅為1381萬元,同比大跌91%,幾乎快跌沒了??谡謽I務的毛利率也從2020年的47%暴跌至2021年的10%。

              毛利率都只有10%了,那凈利率就更低了,風云君甚至懷疑口罩業務在2021年已經是一個虧損的業務了。

              (來源:維力醫療2021年年報)

              為什么口罩業務急劇萎縮?

              2020年疫情剛爆發,口罩一時供不應求,價格暴漲。在供需極度不平衡的極端情況下,口罩甚至一度變成暴利生意。這個時候,維力醫療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新增口罩產品,擴大產能,最后還賺了不少錢,公司2020年的口罩業務收入達到1.47億元。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廠商生產口罩,供需關系開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以前是需求遠遠大于供給,現在是供給遠遠大于需求,口罩價格開始急跌。

              那些盲目擴大產能的廠商,手里肯定有一堆積壓的口罩。這個時候就不是能不能賺錢的問題了,而是你賣得越多,可能虧得也越多的問題。以前你賺得盆滿缽滿,現在供需發生逆轉,你就得虧錢了。維力醫療的口罩業務差不多就類似這種情況。

              2018-2020年,凈利率和ROE都在持續提升,但是到了2021年兩者均出現下滑。2021年的凈利率和ROE,甚至還不如2019年的水平,主要還是受到了口罩業務的拖累。

              (來源:Choice數據)

              接下來是2022年的情況,也是當前投資者最為關心的階段。

              2022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0.04和1.2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和65%。今年前三個季度的利潤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的利潤,也超過2019年的利潤水平。利潤復蘇情況確實較好。

              (來源:維力醫療2022年三季度報)

              2022年前三季度的凈利率達到14.6%,不僅高于2021年的凈利率,也高于2020年的凈利率。盈利能力的恢復情況也比較明顯。

              (來源:Choice數據)

              對維力醫療而言,口罩業務終歸是暫時的一次性業務。

              結語

              隨著口罩業務的出清,公司業務將逐漸回歸到正常的軌道,核心研究邏輯也將回歸到風云君所說的國產替代。當然,現在還要再加上醫療新基建這個政策風口。

              未來就看公司業績能不能兌現這個預期了。

              維力醫療的這個案例,或許可以為投資者提供一個思路:尋找成熟行業,成熟領域且具備技術升級和國產替代邏輯的公司。同時,行業的技術門檻雖然存在,但并不高,在一段時間內不足以引起美國(或者其他國家)的技術制裁。

              符合這些條件的公司,更容易實現技術升級,業績兌現的確定性也更大。

              關鍵詞: 維力醫療 隨風起舞

              標簽閱讀


              }
              69老湿机免费视频福利
              <font id="kmhsp"><li id="kmhsp"></li></font>
              1. <font id="kmhsp"></font>
                1. <code id="kmhsp"></code>
                    <s id="kmhsp"><ol id="kmhsp"></ol></s>
                      <address id="kmhsp"></address>
                        <rp id="kmhsp"><pre id="kmhsp"></pr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