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年齡、不限職業、無需體檢 2023年版惠民保上線
2022-11-01 08:56:09 |來源:北京商報
隨著各地2022年惠民保保障即將到期,2023年版惠民保升級上線。10月31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北京、廣州、寧波等多地陸續發布2023版惠民保,并啟動新一輪參保工作。
整體來看,2023年度惠民保產品在低門檻、低保費、高保額的基礎上,對主要責任、保費定價、增值服務等方面進行調整,擴展了投保范圍、保障責任、降低了免賠額,做到了加量不加價。同時,越來越多的惠民保產品將新市民納入投保范圍??梢哉f,惠民保在“惠民”上又向前邁了一步。
保障方案全面升級
不限年齡、不限職業、無需體檢……被稱為惠民保的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一經推出就受到廣泛關注和大眾普遍歡迎,成了現象級產品。相關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27個省份推出了200余款惠民保產品,參??側舜芜_1.4億,保費總收入已突破140億元。
隨著各地惠民保保障即將到期,2023年版惠民保陸續升級上線。如2023年的廣州市惠民保“穗歲康2023”,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將在11月1日正式上線。此外,徐州市的“惠徐保”、常州市的“常州惠民保”、寧波市“天一甬寧保”等,也迎來了2023年度產品上新。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2023年度惠民保產品的保障門檻、保障范圍、增值服務等出現不同程度的升級調整。
如2023年度的“惠徐保”,定價仍為69元/人,但保障責任大幅升級。主要體現在,醫保報銷范圍內醫療保障免賠額降低至1.8萬元,新增抗腫瘤專項機制藥品,還新增了35種罕見病的49種醫保目錄外用藥保障。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的健康管理服務進行了優化,新增居家康復大類,可以免費提供5次上門康護、保護傷口換藥、“心無憂”監測等服務。
除了保障本身變化,越來越多的產品將新市民納入投保范圍,如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常州市的“2023常州惠民保”均開放了新市民投保。
對于各地2023年度惠民保演進變化,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占軍分析,惠民保自2020年在各地陸續落地以來,目前仍處于拓面階段。當前通過擴展特藥責任、降低免賠額、增加新市民投保范圍,既可以增加惠民保的保障范圍,進一步提高參保人員的獲得感,還可以鞏固并提高惠民保的參保率。
部分產品價格調整,會漲價嗎
產品價格一直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影響投保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各地2023年度惠民保產品漲價了嗎?
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部分惠民保產品在2022年調高了價格。如上海市的“滬惠保”保費由去年的115元上升到今年的129元。而2023年度的惠民保產品,在價格調整上表現出了分化,有產品價格調高,也有產品價格降低。
“2023常州惠民保”保費從2022年的128元調整為139元,漲價11元。2023年度寧波惠民保“天一甬寧保”出現了降價,成年人的年保費從原先的每人139元降至每人100元,未成年人保費降至每人60元。
不過,多數惠民保產品雖然保障門檻、保障范圍、增值服務等出現升級,價格卻沒有調整,屬于“加量不加價”。
對于惠民保價格,《2022年惠民??沙掷m發展趨勢洞察》報告指出,惠民保產品本身的定價會對參保率有直接影響,若價格太低則產品保障不足,產品吸引力不夠;若價格過高甚至超過200元,則意味著和百萬醫療險正面競爭,目標客群重疊用戶導致參保率反而下降。
未來,惠民保是否有提價的可能?宋占軍指出,從推廣策略來看,當前惠民保不適合漲價,維持目前價格的穩定是有必要的。從未來來看,惠民保是可以通過產品責任的拓展、報銷比例的提升來調整價格,也可以為不同人群提供差異化的惠民保產品。
上述報告則認為,惠民保價格區間在100-200元之間,保障范圍相對全面,是比較合理的保障范圍與價格區間。(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
標簽閱讀
-
三大資本充足率指標全線下滑 光大銀行股價創新低背后
2022-11-01 -
環球速讀:什么信號?硅片龍頭率先下調報價 光伏上下游利潤...
2022-11-01 -
日均賺5.73億元 五大上市險企三季度“成績單”出爐
2022-11-01 -
不限年齡、不限職業、無需體檢 2023年版惠民保上線
2022-11-01 -
安信信托“海選”高管廣納賢才 董事長任職資格獲批
2022-11-01 -
A股上市城商行三季報收官 12家營收超10%業績分化明顯
2022-11-01 -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創下新低 雙向波動是常態
2022-11-01 -
繼警示風險后 七部門聯合出手規范明星金融代言活動
2022-11-01 -
募投項目多次生變后 東方嘉盛收深交所關注函
2022-11-01 -
巨虧59.37億 445股今年前三季度凈利同比轉虧
2022-11-01 -
邁瑞醫療2022年前三季度凈利81億元 盈利水平再創新高
2022-11-01 -
4900家上市公司三季報出爐 多股因資產減值損失拖累業績
2022-11-01 -
41家A股上市券商三季報正式收官 頭部效應愈發明顯
2022-11-01 -
伯嘉基金遭密集“取關” 多家公募代銷機構踩紅線受罰
2022-11-01 -
天天快訊:恒瑞醫藥連續五個季度業績同比下滑,分析師:業績拐...
2022-11-01 -
每日熱門:無懼股價波動,19家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狂賺1000億...
2022-11-01 -
視焦點訊!為董事窗口期違規增持股票致歉,業績亮眼的蘇農銀...
2022-11-01 -
再戰雙11!林氏家居跑出了速度和溫度
2022-11-01 -
世界視點!3327家公司三季度股東戶數下降 10只個股降幅超五成
2022-10-31 -
小紅書里的年輕人,不想再被騙了
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