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賺5.73億元 五大上市險企三季度“成績單”出爐
2022-11-01 08:57:25 |來源:北京商報
隨著新華保險三季報出爐,A股五大上市險企2022年三季度“成績單”皆躍然紙上。10月30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2022年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險企合計歸母凈利潤1565.37億元,同比降低15.64%,日均賺約5.73億元。
當前,外部發展環境復雜多變,壽險行業持續處于深度調整期,財產險板塊在經歷了調整之后逐漸呈回暖趨勢。從業績表現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產壽險公司分化明顯:財產險公司保持較好增長態勢,壽險公司業績則普遍承壓。
合計凈利潤超1565億元,投資收益率均低于5%
2022年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險企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合計歸母凈利潤1565.37億元,同比降低15.64%,日均賺約5.73億元。
從具體的盈利情況來看,5家上市險企中,以財產險業務為主的中國人保是唯一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正增長的險企。前三季度,中國人保實現凈利潤234.95億元,同比增長13.09%。按盈利規模排序,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分別實現凈利潤764.63億元、311.17億元、202.72億元和51.9億元。
前三季度,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上市險企投資收益承壓,投資收益率均低于5%,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凈利潤表現。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平安年化凈投資收益率為4.2%;中國人壽凈投資收益率為4.12%;中國人保實現投資收益460.28億元,去年同期為509.19億元;中國太保投資資產年化凈投資收益率為4.1%,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新華保險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3.7%。
東吳非銀團隊分析師胡翔、葛玉翔等在相關研報中分析,2022年三季度單季滬深300指數下跌15.8%,權益市場在二季度回暖后延續下行態勢。權益市場表現低迷或影響上市險企可供兌現浮盈承壓。
不過,大多數險企投資資產出現增長。截至9月30日,中國人壽投資資產達4.9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4.4%。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超4.2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6%。新華保險投資資產為11451.3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8%。
壽險新業務價值普降,新單有回暖之勢
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近年來人身險行業發展有所放緩,人身險板塊經營壓力顯現。
新業務價值可以簡單理解為壽險新保單的利潤,這個指標代表著壽險公司未來的增長潛力。
當前壽險公司的新業務價值普遍處于下行通道,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太保壽險前三季度實現新業務價值75.48億元,同比下降37.8%。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及健康險的新業務價值也表現為負增長。
對于新業務價值下滑,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從渠道角度來看,新業務價值主要依靠代理人渠道,但近年來各家公司人力下滑明顯,拖累了新業務價值。從產品角度來看,當前市場主推產品以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等儲蓄型產品為主,新業務價值率較低。
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占軍也表示,新業務價值承壓,目前主要受到個人保險代理人渠道展業受限、消費者收入下降等因素影響。同時,宋占軍指出,在人身保險公司新業務與續期業務并重的經營模式下,部分月份新業務價值的承壓,一方面要予以重視,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這是保險市場調整的自然現象。
壽險板塊的業績也并非全無亮點。從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部分公司新單保費有回暖趨勢,前三季度,中國人壽新單保費為1713.38億元,同比增長6.3%。太保壽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897.39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新保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1.0%。
據平安證券分析師王維逸等預測,險企陸續開啟2023年“開門紅”備戰和預收工作。當前理財收益率下行、客戶資產配置需求凸顯,預計2023年“開門紅”業績將表現良好。
財險“老三家”保費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與人身險板塊承壓不同的是,今年前三季度,財產險板塊明顯回暖。前三季度,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老三家”保費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綜合成本率保持在較好水平。
具體來說,平安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達2220.24億元,同比增長11.4%;人保財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810.24億元,同比增長10.2%;太保產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338.85億元,同比增長12.5%。
綜合成本率方面,前三季度平安產險綜合成本率保持在97.9%的良好水平。人保財險綜合成本率96.5%,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太保產險綜合成本率97.8%,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
對此,徐昱琛表示,財產險公司最大的業務板塊是車險,車險綜改自2020年9月開始,到2021年9月已經滿一周年。今年前9個月,受去年同期車險保費低基數及新車銷售量向好影響,車險帶來業務正增長。同時,頭部財險公司在品牌和規模上比較有優勢,“老三家”業務增速和綜合成本率明顯優于行業。
從長遠來看,“老三家”又能否繼續維持這樣的“榮光”?徐昱琛預測,這樣的高增長趨勢有望持續,從市場需求角度來說,財產險市場品牌效應更明顯,消費者會更關注品牌,而頭部財險公司在網點布局和售后服務方面也更具優勢。(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
標簽閱讀
-
三大資本充足率指標全線下滑 光大銀行股價創新低背后
2022-11-01 -
環球速讀:什么信號?硅片龍頭率先下調報價 光伏上下游利潤...
2022-11-01 -
日均賺5.73億元 五大上市險企三季度“成績單”出爐
2022-11-01 -
不限年齡、不限職業、無需體檢 2023年版惠民保上線
2022-11-01 -
安信信托“海選”高管廣納賢才 董事長任職資格獲批
2022-11-01 -
A股上市城商行三季報收官 12家營收超10%業績分化明顯
2022-11-01 -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創下新低 雙向波動是常態
2022-11-01 -
繼警示風險后 七部門聯合出手規范明星金融代言活動
2022-11-01 -
募投項目多次生變后 東方嘉盛收深交所關注函
2022-11-01 -
巨虧59.37億 445股今年前三季度凈利同比轉虧
2022-11-01 -
邁瑞醫療2022年前三季度凈利81億元 盈利水平再創新高
2022-11-01 -
4900家上市公司三季報出爐 多股因資產減值損失拖累業績
2022-11-01 -
41家A股上市券商三季報正式收官 頭部效應愈發明顯
2022-11-01 -
伯嘉基金遭密集“取關” 多家公募代銷機構踩紅線受罰
2022-11-01 -
天天快訊:恒瑞醫藥連續五個季度業績同比下滑,分析師:業績拐...
2022-11-01 -
每日熱門:無懼股價波動,19家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狂賺1000億...
2022-11-01 -
視焦點訊!為董事窗口期違規增持股票致歉,業績亮眼的蘇農銀...
2022-11-01 -
再戰雙11!林氏家居跑出了速度和溫度
2022-11-01 -
世界視點!3327家公司三季度股東戶數下降 10只個股降幅超五成
2022-10-31 -
小紅書里的年輕人,不想再被騙了
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