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速看:多數省份經濟增長預期超5.5% 全國目標怎么定?
2023-02-17 16:38:12 |來源:國是直通車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經濟預期目標向來是外界的關注重點。
中國政府今年的經濟“施政圖”會是什么樣?宏觀政策該如何發力?
近期,匯豐環球研究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晶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時稱,根據最近31個省市的工作報告來看,全國增長目標大概率也會設定在5%以上。中國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在未來幾個季度重點關注經濟增長,這將有助于推動復蘇進程。
(資料圖)
訪談內容摘編如下:
有條件實現不低于5%的增速
國是直通車: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您認為中國政府會如何設定今年經濟預期目標?如何展望今年的中國經濟表現?
劉晶:首先,隨著中國逐漸走出疫情的影響,以穩經濟為重心的政策組合持續發力,預期經濟活動會持續復蘇,從而在2022年GDP增速較低的基數效應下,有條件實現不低于5%的增速。
其次,根據最近31個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有29個將今年增長目標設置在5%以上,有超半數地區目標超過5.5%,這預示著全國增長目標大概率也會在5%以上。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3年要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經濟增長率、失業率及通脹數據都會是政府看重的指標。
從剛剛結束的地方兩會來看,政策主要圍繞促增長、擴大內需、優化營商環境等,同時繼續推進支持中長期高質量、可持續及可包容發展,包括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以及推進綠色轉型及數字化轉型等。
我們認為經濟重啟將是今年的主旋律,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5.6%。目前看來中國經濟正從疫情影響中復蘇,步伐較之前預期更快。
預計2023年二季度開始將會看到更強勁的反彈,且這一動能將持續到2024年,預計明年經濟增速將達到5.5%。經濟增長的幾個主要動力包括:消費復蘇、房地產企穩、基建和制造業投資繼續發力,以及穩增長政策持續傳導。
經濟復蘇需關注價格壓力
國是直通車:今年是中國將新冠定為“乙類乙管”的第一年,從其他國家疫后復蘇進程來看,調整優化防疫政策對中國經濟會有哪些利好?在復蘇過程中又應注意哪些問題?
劉晶:隨著防疫政策優化,消費場景回歸、勞動力市場向好、預期改善,消費需求或迎來爆發式增長。從其他國家的疫后復蘇來看,需求有強勁復蘇,尤其是在服務性消費方面。
中國的消費復蘇或體現在商品和服務兩方面。疫情期間,中低收入群體因面對工作和收入的不確定性,消費受抑制程度較大,比如去年第四季度,可選性消費如服裝鞋履等零售額承壓明顯。今年,隨著經濟向好、勞動力市場改善帶來的收入及預期改善,疊加相關改善民生政策發力,或推動這部分人群消費反彈。
同時,防疫政策優化之后的消費場景恢復,也將帶動消費尤其是服務性消費復蘇;“乙類乙管”第一年的春節期間,餐飲、旅游、票房等的大幅回暖也印證了“煙火氣”的回歸。消費的回暖同時帶動就業市場恢復,提振企業信心,促進投資活動復蘇。
從其他國家經驗看,經濟復蘇過程中的價格壓力尤其值得關注,特別是歐美國家經歷了數十年未見的通脹水平。從中國的情況來看,雖然預計在經濟復蘇過程中消費者物價和生產者物價將不可避免地上升,但總體壓力可控。
首先,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尚處于潛在增長率以下,推升歐美核心通脹水平的工資通脹暫不會出現,同時各國相繼調整防疫政策后全球供應鏈企穩也減少了通脹壓力。
我們也認為政府對于經濟的刺激措施將不會依賴房地產和傳統基建,所以應不會對大宗商品造成過大價格壓力。我們預計2023年平均整體CPI通脹不超過3%,PPI通脹不超過2%,整體可控。
消費或迎“報復性”反彈
國是直通車:從“三駕馬車”來看,投資、外貿、消費,哪一個會成為今年中國經濟最強勁的拉動力?為什么?
劉晶:我們預計消費會迎來“報復性”反彈,并成為今年經濟增長主要拉動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達到同比8%的水平,而因為服務性消費支持,整體消費增速將以更快水平增長。
首先,此前受到疫情影響的商業活動和消費需求有望得到釋放,經濟活動回暖也有助于提振消費者的信心。
其次,居民在疫情期間累積了大量“超額儲蓄”。這些“超額儲蓄”疊加房地產市場企穩有望帶來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修復,將對積壓消費需求的釋放形成有力支撐。此外,恢復和擴大消費是今年經濟政策的一大發力點。
制造業投資也或將成為今年另一個亮點。一方面,部分企業去年因為疫情及相應防控措施帶來的不確定性而推遲了投資計劃,這部分投資今年或將有補償式反彈。
另一方面,在經濟復蘇態勢下,各級政府積極招商引資,一些海外企業也在考慮投資中國,從而進一步促進制造業投資。同時,支持企業綠色轉型、數字轉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政策持續發力,也會帶來更多支持和推動作用。
繼續出臺刺激消費政策
國是直通車:大家對于疫情后消費好轉有很大預期,要真正拉動消費,我們該怎么做?
劉晶:從政策上來看,一方面可以繼續出臺刺激消費的政策,比如延長耐用品(如新能源汽車)等大件商品的購置稅減免政策,以及通過地方政府發放消費券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著力于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穩定中低收入群體的信心和消費能力。
近期,我們看到一些大中城市推出刺激消費政策,財政部方面在年初也提到,“將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這些舉措都將支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消費增長。
最后,預計政府將會推出進一步的房地產支持政策,以穩定房地產市場預期。去年四季度以來,除了為房企提供更強有力的流動性支持,一線城市以外的一些GDP萬億級城市也開始逐漸放開限購,房貸利率持續下調。預計政策效力會在今年持續顯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直接與住房有關,比如裝修、家電等,房地產企穩將直接帶動這部分消費復蘇,并有望提振消費者信心。
擴張性財政政策將發揮主導作用
國是直通車:美聯儲貨幣緊縮政策已步入尾聲,甚至有分析認為不排除今年美聯儲可能會降息,您如何看待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動對中國的影響?今年中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應如何發力?
劉晶:匯豐全球研究預計,美聯儲將在3月再加息25個基點,但會在一段時間內維持這個利息水平,以確??刂谱⊥?,降息或在2024年出現。
美國整體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仍在持續,其經濟狀況已經受到緊縮貨幣政策的壓力。在實體經濟層面,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會表現為出口放緩,當然這也是整個亞洲出口國家所面臨的情況。而在金融層面,對中美利差收窄的預期已經反映在匯率及其他資產價格的變動上。
我們認為,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在未來幾個季度重點關注經濟增長,這將有助于推動復蘇進程。擴張性財政政策將發揮主導作用,其次是其他的穩增長刺激政策。
財政政策方面,預算赤字率或從2022年的2.8%上升至3.2%。政府可能會繼續強調新老基建投資,預計今年專項債發行量將超過去年,規模約為4萬億元人民幣。此外,中央政府或將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
與此同時,預計仍在復蘇過程中的領域,如小微企業、消費和服務業將獲得進一步財政支持,比如延續及優化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等。
同時,雖然外部通脹壓力仍存,經濟復蘇也將不可避免地加大消費和生產價格的上行壓力,但我們認為中國通脹水平仍在可控范圍,這也為央行提供了充足政策空間,貨幣政策可能會保持寬松(通過提供充足的流動性支持)。然而,考慮到中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周期持續分化,預計中國將更傾向于動用數量型工具:可能在2023年上半年進一步全面降準50個基點,相當于釋放約1萬億元額外流動性。
盡管進一步降息空間可能較為有限,但我們認為,關鍵政策利率(如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仍有下調5個基點的空間,從而發出加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的信號。此外,央行或將更多地利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例如向清潔煤炭開發和制造業升級等重點領域提供再貸款額度,從而支持中長期經濟增長。
(文章來源:國是直通車)
關鍵詞:
標簽閱讀
-
環球速看:多數省份經濟增長預期超5.5% 全國目標怎么定?
2023-02-17 -
信用卡協商分期二次逾期后果是什么? 信用卡逾期了會有什么...
2023-02-17 -
銀行卡被公安凍結了怎么解決? 刑偵凍結銀行卡嚴重嗎?
2023-02-17 -
【劇場預告】《“迎春”竹樂晚會》(需網上預約:夢想劇場欄目)
2023-02-17 -
雞蛋價格“狂飆”惹怒國會議員? Cal-Maine Foods(CALM.US)...
2023-02-17 -
天天頭條:成都金銀街周五(2月17日)黃金價格報價513元/克
2023-02-17 -
2月17日萊音珠寶黃金504元/克 鉑金報374元/克
2023-02-17 -
全球觀熱點:國家發改委:2023年2月17日國內成品油價格不作調整
2023-02-17 -
2月17日金巧福珠寶黃金549元/克 鉑金404元/克
2023-02-17 -
世界觀熱點:怕感冒先讓娃喝點藥?這樣不對!
2023-02-17 -
長盛穩益6個月定開債2月20日開放申購 一眾攤余成本法債基在路上
2023-02-17 -
環球今日報丨2月17日老鳳祥黃金539元/克 鉑金390元/克
2023-02-17 -
100ml的飛天茅臺即將下線?茅臺官方回應:假的
2023-02-17 -
當前聚焦:湖人為什么總是輸球?誰才是那顆毒瘤?離隊的貝弗...
2023-02-17 -
當前視點!2月17日滬金主力開盤411.70元/克 黃金TD開盤411.65元/克
2023-02-17 -
視焦點訊!ChatGPT同源技術 百融云創早有布局
2023-02-17 -
每日消息!詹姆斯得分王紀錄保持多久?貝弗利:他能打到45歲,...
2023-02-17 -
開場30秒丟球,1-4慘??!中國女足被吊打,創2大恥辱,水慶霞絕望
2023-02-17 -
玩香要玩正產區,淺析沉香的正區與偏區
2023-02-17 -
【當前熱聞】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 創業板指跌2.5%日線四連陰
2023-02-17